本内容来自:投资组合

推翻彭博的竞赛

这家信息巨头面临着典型的创新者困境,因为拥有酷炫新技术的竞争对手试图打破这种局面。

在黄昏时分,你可能会错过他。2012年底,每个工作日的晚上6点半左右,都会有一个50多岁、身材瘦小、秃顶的男人从曼哈顿东区这栋住宅楼的阴影中走出来彭博社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数据提供商。穿着铁人三项装备,他会做一些短暂的伸展运动,然后悄悄溜进通往西边的街道。对于一个面临艰巨任务的人来说,这是一种谦逊的下班后例行公事。

同年早些时候,斯坦利·杨(Stanley Young)——一位健身狂热者、金融技术老手、前英国陆军特种部队成员——被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聘用,他曾在那里担任交易所运营商技术部主管三年多,负责管理彭博社的企业数据业务。人们对年轻人寄予厚望。彭博社凭借其传说中的桌面终端登上了金融数据行业的巅峰,这是一个一站式、永久闪烁的信息娱乐穹顶,涵盖了数据、新闻、分析等诸多方面——金融产品世界对百老汇秀的回应。但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1982年以所罗门兄弟(Salomon Brothers)1000万美元的遣散费创立的著名公司认识到金融业正在发生变化,它必须适应才能生存:随着华尔街裁员和采用更大的自动化、固定价格的模式、包罗万象的黑匣子终端,安装在金融专业人士的办公桌上花费巨大,但保质期有限。

终端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彭博的命脉。2013年80%以上的营收来自这项服务,该公司以每年约2万美元的固定费用向客户销售这项服务。离开航站楼,同时又不损害被它转移到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黄金河流,这肯定是棘手的。杨安泽被请来管理这一转型,他通过建立彭博在直接、开放feed、à点菜数据提供和公司内部数据管理方面的存在——换句话说,就是存在于平静而封闭的终端生态系统之外的数据世界的每一部分。晚上在中央公园跑步是他的治疗方法。

但在加入彭博社不到一年之后,杨致远就离开了。彭博在2013年5月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斯坦利·杨加入彭博是为了帮助我们拓宽企业产品和战略。”“我们非常感谢史丹利的贡献,并祝愿他在未来的努力中一切顺利。”彭博内部人士表示,杨格在彭博任职期间,正值一场“内战”,这场“内战”围绕着彭博转向企业业务的深度和重要性展开。副主席托马斯Secunda他是该公司的四位创始合伙人之一,目前是金融产品部门的负责人,在业界被称为Terminal先生。

“汤姆是个聪明人;他的大脑有行星那么大,”一位前彭博社高管表示。“但他所做的每件事都被希望在终端上看到一切的愿望所影响。他有很棒的想法,但这些想法都会回到终端。如果你想获得新的功能,如果你想在彭博社获得产品创新,购买终端订阅费每年2万美元,这是不可协商的。没有其他办法在。”

杰勒德·弗朗西斯(Gerard Francis)接替了杨,他在彭博社工作了20多年,此前曾担任赛昆达的幕僚长。这位英国人的退出和任命弗朗西斯为企业集团的掌舵人在很大程度上被内部人士解读为一个信号,表明在围绕彭博数据业务命运的内战中,现状——终端和终端先生——已经获胜。弗朗西斯对这个建议一笑置之。他说:“没有比这一说法更偏离事实的了。亚博赞助欧冠.“这有点强了。”

几乎与此同时,彭博新闻部门的记者被曝不当获取与客户终端使用有关的数据,以生成报道。但在彭博未来作为一家金融数据公司的宏大叙事中,杨未能打破终端在公司商业模式核心的主导地位,则是一件意义重大得多的事情。如今,金融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许多批评人士质疑彭博对终端的痴迷是否会让它在未来10年保持影响力,这家金融数据巨头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努力地抵御日益壮大的潜在颠覆者大军。

彭博——公司和终端——在上世纪80年代成熟,当时还没有消费者互联网,整个金融行业向自动化的转变还处于萌芽阶段。1982年,没有暗池,没有算法,没有匹配的引擎,也没有切断开关,那年彭博完成了第一笔交易。当时,现实世界中的信息大多支离破碎、支离破碎、杂乱无章、难以消化,而终端则提供了秩序和意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甚至在互联网获得发展的时候。

但时代已经改变了。与1999年相比,互联网的发展更加流畅,速度也更快,而消费类技术——包括可携带的应用程序、社交网络、智能手机和自拍——正处于创新的前沿。尽管彭博终端有着引人注目的黑色背景界面和闪烁的橙色和绿色字母,曾经看起来很创新,但现在它“看起来就像从MS-DOS里出来的东西”,德罗根(Leigh Drogen)说。他指的是微软(Microsoft Corp.)的Windows操作系统。该系统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非常流行,运行时需要输入键盘命令,而不是苹果(Apple)和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所带来的那种可点击的图标。27岁的德罗根是数据初创公司Estimize的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该公司是众多希望蚕食彭博市场份额边缘的小公司之一。

但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在…之后2008年危机,金融公司面临一系列新的监管和合规成本,巴塞尔III规则迫使银行持有更多的资本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内部和增长低于趋势水平,金融行业裁员和更仔细地思考如何花的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所有这些数据供应商和销售数据,让座位上与减少了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不认为我们看到的减少,”道格拉斯·泰勒说的创始人和合伙人burton -国际咨询,鱼鹰,佛罗里达公司专门从事金融数据行业。“这些衰退不会是周期性的;台式机不会回来了。”

与此同时,整个金融数据消费者群体已经从眼球转向了机器,这是整个社会向埃里克·布林约夫森(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最近一本书的标题“第二个机器时代”转变的一部分数字、机器学习驱动的技术正开始取代人类作为金融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代理人——这一趋势最能体现在高频交易的兴起美国的股票交易目前占美国股票交易的50%以上。随着人类在华尔街的存在逐渐消失,人们对只有人类使用的专门产品的需求想必也将随之消失。该终端不是为机器设计的;它是为人类消费而制造的产品。

金融危机后市场结构的变化意味着,许多曾经通过不透明的场外渠道(如衍生品)交易的证券,正被迫进入公开、透明的市场。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为交易所和清算所提供了相当大的数据优势,许多新市场将在这些地方进行交易。像彭博社这样的专业供应商曾经提供价格和数据来帮助用户了解这些有时缺乏流动性的证券,而公开价格和相关数据现在将由交易所运营商保管,使数据公司丧失了其历史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

也许最关键的是,软件开发成本已经下降到现在进入金融数据市场的门槛比以前低得多的程度。无数雄心勃勃的初创企业都在寻求开发开放、易于部署、廉价的技术,其中许多技术是从消费者领域改良而来的,在数据世界中为自己开拓细分市场。“在市场数据行业,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辩论、讨论和猜测的热情,而我在这个行业已经20年了,”他说大卫•克雷格他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金融和风险业务总裁。“创新创新的成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低。”

整体金融数据市场仍在继续增长,但速度在放缓:据伯顿-泰勒的数据,2011年增长6.8%,2012年增长2.3%,2013年仅增长0.7%。在记者使用终端信息的丑闻和杨的离职之间,2013年是彭博的艰难时期。然而,在财政上,这是一个辉煌的一年。作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彭博并不向公众公布其财务报表。但根据Burton-Taylor的数据,该公司2013年的营收为83亿美元,超过了长期竞争对手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数据公司。

汤姆森路透于2008年由加拿大汤姆森公司和英国新闻信息公司路透社集团合并而成。那一年,它控制了将近35%的金融数据市场,彭博占27%。到2012年,彭博已经超过了它的竞争对手,占据了将近31%的市场份额,而汤森路透只有29.5%。根据伯顿-泰勒的数据,2013年,受资产剥离的影响,汤森路透的收入缩水6.4%,至70亿美元(占市场的27%);彭博5%的收入增长使其获得了32%的市场份额。在成本受限的环境下,彭博继续增长其两项主要的金融数据业务:去年出售了3300台新终端,使其用户总数接近32万,而企业业务的收入跃升了16%。

但彭博面临的问题不是现在发生了什么,而是未来的挑战。金融数据行业的每个参与者都面临着这些困难,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应对这些困难。大多数人都认为,终端是金融业的终极崇拜物,是地位和威望的象征。在华尔街工作了15年的道格·佩塔(Doug Peta)开玩笑说:“如果你知道怎么让它做,它会帮你做饭、打扫公寓。”佩塔现在是BCA Research的高级策略师,BCA Research是一家经济研究公司,归欧洲货币机构投资者(Euromoney Institutional Investor)所有亚博赞助欧冠亚博赞助欧冠.“多年来,使用彭博终端一直是身份的象征;这表明你的工作很重要,”纽约风险投资公司FirstMark Capital的执行合伙人马特•图尔克补充道。在加入FirstMark之前,图尔克在该公司的投资部门彭博风投(Bloomberg Ventures)工作了四年多(后来更名为彭博Beta)。

但仅仅依靠终端生存是否足以让彭博在面临这些不利因素时捍卫其市场主导地位,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如今,这家公司面临着一个典型的创新者困境:如何在不蚕食现有业务的情况下改变和颠覆自己。这与20世纪70年代被困在大型机“天鹅绒笼子”中的IBM公司和21世纪初过度依赖Windows操作系统的微软公司遇到的问题相同。

彭博面临这样的两难境地,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时刻:该公司的大股东迈克•布隆伯格(Mike Bloomberg)在执掌纽约市12年后重返公司,尽管目前还不清楚他将在日常数据运营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位前市长一直认为,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公司是一家精干、灵活的初创企业,与既得利益和旧技术作斗争,但要解决创新者的困境,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设想公司的自我定位方式。直到2001年,在他的企业回忆录中,我是布隆伯格这位亿万富翁写道:“竞争的核心是让我们自己做出反应。由于彭博的竞争对手是我们规模的许多倍,我们必须以优势进入每一场商业竞争。”

但这一前提不再成立。现在,彭博社的规模是其竞争对手的许多倍。颠覆金融业卓越的数据公司的竞赛正在进行。

列克星敦大道55层彭博大厦(Bloomberg Tower) 6楼大厅里的黑色纸杯上,用白色和绿色的粗体字印着“FIRST IS THE NEW STANDARD”。半会议场所,半美食广场,大堂既舒适又具有现代企业风格,一个通风的飞机库,由钢和玻璃墙壁包围,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接近圆形的中庭,一直延伸到下面的街道。员工和游客们在附近闲逛,吃着免费的香蕉、小柑橘、燕麦片或汤,啜饮着茶或咖啡,还有六种可供选择的牛奶。地板上到处都是冷却器,提供“agua fresca”(柠檬汁和水的组合),这是一种塑料杯,上面印着“FIRST”(第一)这个词,用十多种不同的语言拼出来,包括阿拉伯语、汉语、希腊语和俄语。

从营养的窘境中,一位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出现了,伸出手来问候。仪表堂堂,举止文雅,汤姆Secunda对于一家如此厚颜无耻地跨入21世纪的公司来说,这似乎不太可能是高级将领的选择。1982年,27岁的赛昆达从所罗门兄弟(Salomon Brothers)加入当时被称为创新市场系统(Innovative Market Systems)的公司。赛昆达在所罗门兄弟担任债券交易员,是迈克•布隆伯格(Mike Bloomberg)的同事。当时,这家公司只有四个人,在麦迪逊大道上一间100平方英尺的房间里运作,用布隆伯格的话说,“可以看到一条小巷”布隆伯格在布隆伯格.如今,该公司在1986年更名为彭博社,在全球192个地区拥有超过15500名员工。作为核心金融产品部门的负责人,现年59岁的赛昆达领导着一个由3000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并在公司的所有业务中占据核心地位。他的叙述方式,关于布隆伯格是如何从那里发展到这里的故事,在其主要主题上非常一致。

彭博向美林(Merrill Lynch & Co.)出售的第一笔交易是一个交易美国政府债券的平台。它是1982年。大多数交易柜台仍然使用钢笔(或铅笔)和纸;在许多大银行里,财务分析都是在信封的背面进行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完成的。迈克·布隆伯格轻松进入美林(Merrill Lynch)和承诺埃德•莫里亚蒂的资本市场部门,一个平台,将允许银行实时可视化和分析关键工具和度量债务市场价值波动和马克交易员的头寸市场立即。美林的软件开发主管建议莫里亚蒂再等6个月,届时该行将能够开始自行开发这一产品。彭博社抓住机会,提出在6个月内将终端交付给美林,如果美林不喜欢,就免除费用。赌博工作。“我们有丰富的领域经验,”Secunda说。“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在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共事时,我们构建技术的方式。”

布隆伯格、塞孔达和联合创始人邓肯·麦克米伦和查尔斯·泽加在两大理念的指导下,从那里发展了自己的业务。首先是设计一种市场从未见过的产品——真正的创新,向服务不足的华尔街细分市场推销。正如彭博社在其回忆录中所写,关键任务是“找到一项目前尚不可用的增值服务。”该终端填补了金融业的一个信息空白,因为它允许非数学学家对金融数据进行高度复杂的分析,而不必为计算背后的实际数学或计量经济学而绞尽脑汁。

在华尔街的技术和基本面分析有限的时候,这是革命性的。20世纪80年代初,数据驱动的投资分析仍然是一些相对默默无闻的定量专家的领域,比如威廉·福斯(William Fouse)和托马斯·勒布(Thomas Loeb)为富国银行(Wells Fargo&Co.)或努齐奥(Nunzio)运营的战术资产配置基金Tartaglia在摩根士丹利的高级自营交易集团。该终端为之前从密集的数据研究中自行选择的市场细分打开了一个分析的世界。

纽约实证研究合伙人公司(Empirical Research Partners)的美国投资组合策略师罗切斯特•卡恩(Rochester Cahan)表示:“彭博不是在投资领域的尖端建立业务,而是在长尾市场。”“在量化领域,没有人会利用彭博进行回溯测试,但我们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的目标是共同基金,投资组合经理,两个在车库里自称对冲基金的家伙。”

两位创始人从最初的销售中获得的第二条指导原则是,永远倾听客户的意见。随着Secunda和Bloomberg为美林建立债券交易平台,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与个人交谈,了解他们如何互动,这一直是Bloomberg发展的标志,”这位副董事长现在说。这两个原则的合并产生了一个企业增长战略,其中销售和开发作为平等的伙伴共存:发展从与客户不断互动的销售导向过程中获得,反之亦然。

这家新兴的终端公司并非没有竞争对手。两家公司已经在羽翼未丰的市场数据业务中为自己开辟了细分市场。Quotron是一家硬件制造商,它允许用户查看股票报价的统一磁带,以及一些新闻。据赛昆达介绍,电子债券信息终端Telerate“基本上发明了互联网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信息巨头道琼斯公司(Dow Jones & Co.)在1990年以16亿美元收购了Telerate;8年后,它以不到三分之一的价格出售了这家公司。花旗银行收购了Quotron,但正如Secunda所说,该公司“基本上消失了”。他将这两个早期竞争对手的消亡归因于惯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Quotron和Telerate未能适应和应对新问题。这是布隆伯格从各个层面吸取的教训。赛昆达说,公司从来没有过价格之争,因为它总是在价值之争。

从作为一种债券交易工具诞生之日起,该终端就以无数新功能实现了价值使命。其中包括新闻、大量交易和执行平台(在固定收益、股票、外汇、期权和期货领域)以及一个“启动平台”,允许用户定制和编程终端以满足其特定需求。如今,它包括15000多个功能,旨在捕获金融专业人员在一天中工作流程的每一个要素。就连彭博社的竞争对手也承认,该终端的功能具有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即使我在工作中只使用三个屏幕,这些屏幕也非常好——它们正是我想要的,”位于圣地亚哥的Xignite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Stephane Dubois说,Xignite公司拥有一个基于云的数据分发服务,面向彭博社32万终端用户之下的细分市场。“而我实际需要完成工作的那一小部分终端的质量证明了我的花费是合理的。”

随着它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发展,终端的四个关键功能逐渐被定义为:数据、分析、新闻和消息。尽管这些都可以被其他公司复制,但彭博社的基本价值主张是,只有它的终端可以在一个地方同时提供所有四种服务。但比功能本身更有趣的是,该公司开发这些功能的方式。在成立初期,彭博社不得不自行开发所有软件和硬件,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公开市场上没有适合这家羽翼未丰的数据公司规格的技术。塞孔达回忆起彭博社如何委托摩托罗拉定制一款超高速调制解调器,在标准为4800时,它能够以9600波特或每秒比特数运行,以满足其第一批客户的需求。

在每一家科技公司都面临的关于“建造还是购买”的长期争论中,彭博社在随后的几年中成为内部案例最热心的倡导者之一。塞孔达以一个比他年轻几十年的人的精力和热情,列出了一份信号产品和服务的清单——其中一些产品和服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他的则是rs遇到了一堵客户冷漠的墙——这是该公司自己建造的:一个320个字符、类似Twitter的微博服务,是终端最早的消息平台;第一代“农场”在图形处理单元中,是便于在屏幕上显示图像的电子电路;是电子邮件的实时合规引擎。“我们的方向总是担心未来,总是少担心今年的收入而不是未来的收入,”他说。

该公司坚信自己是创新孵化器的力量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终端的最初几年,彭博的开发者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玩其他技术。20世纪90年代,随着微软办公产品套件在工作场所的普及,Excel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工具。彭博社担心,如果将终端数据导入Excel太容易,公司会用一台机器将数据分发给许多不同的人,取代订阅,销售额会下降。客户的反馈让该公司确信,它不会以这种方式失去客户:事实证明,Excel的最大用户也是终端的最大用户。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个名为Bloomberg Open的项目开始解锁终端,使其能够更自由地与外部应用程序交互。

这与彭博社在交易市场上的历史性不妥协态度同时解冻。“如果被收购的公司足够好,可以考虑购买,那就不卖了,”Mike Bloomberg在2001的公司对潜在收购的方法上进行了清晰的总结。但在2006年,彭博社收购了荷兰注册的投资分析公司Brainpower,并在2012年5月收购了位于都柏林的企业数据管理技术提供商PolarLake。Brainpower为结构化股票数据建立了一个搜索引擎。“我们说,‘这正是我们要建造的;它太棒了,’”塞孔达回忆道。当时彭博社正在开发一种类似的产品,但意识到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并推向市场。“所以我们买了它们,”塞孔达补充道。“我喜欢那些创造辉煌的公司。”

对彭博以外世界的不信任或许有所缓和,但竞争对手的浪潮并未减弱。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头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路透社一直是彭博的主要竞争对手。1996年,该公司推出了被称为“彭博杀手”的路透3000系统,据报道开发成本为1亿美元。但路透社3000的销量从未赶上彭博终端。后来,它被重新命名为路透社3000 Xtra,这是另一款未能刺激市场的产品。2008年与汤森路透合并时,终端业务的新实体转向关注领域汤姆森已经是市场领导者:数据feed,直接插入金融公司自己的服务器和技术,更灵活的开放式数据提供模型的封闭的盒子比桌面终端。

不久之后,汤森路透又回到了台式电脑领域,将10亿美元的公司技术投资中的大部分用于开发和推出Eikon终端。“他们意识到放弃桌面他们失去了心灵与交易员和人分享物质,”约瑟夫·绿色纺织说曾作为定量分析基础设施集团执行副总裁汤姆森五年后这家加拿大公司收购了他的公司,于2007年定量分析。自2010年底推出以来,Eikon的用户增长就算不算惊人,也相当稳定。

汤森路透仍然是该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战略远不止是台式机。Eikon的开发旨在与Elektron业务的开发齐头并进,Elektron业务将公司在过去二十年中在企业方面建立的所有不同的数据源和设施整合在一起。汤森路透的宏伟战略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以便任何客户都可以通过任何渠道、以任何数量访问该公司的全部数据和应用程序;这些数据可以被分离、构建和内部调整。汤森路透金融和风险业务首席技术官菲利普·布里坦(Philip Brittan)解释说:“你可以获得更多或更少的内容,我们将收取不同的价格点,因此这不是一个一刀切的解决方案。”,他补充说,该公司正在将其所有遗留内容和基础架构迁移到Eikon和Elektron的过程进行到一半。“整个平台被设计成一个现代化的、可扩展的平台。因此,它将不断成长和发展。它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盒子。”行业观察家表示,这种整合正是彭博社所尝试的终端和专注于Feed的企业业务之间的一种杂耍行为。一些人认为汤森路透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彭博社的其他竞争对手影响较小。1991年,六家大型银行和券商成立了电子合资企业,这是一个市场数据和美国政府证券交易平台。一年后,合资公司总裁告诉记者纽约时报“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我们的成功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的市场份额在0到5%之间。最近,它接近于零。”EJV的市场份额从未超过这一点。在1999年,有线将InSite和Quote.com列为两个“小大卫”,“一张张弹弓”地利用新生的万维网的力量“削弱彭博巨人”。尽管这个巨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否认的)幸存了下来,但彭博杀手的游行仍在继续。

今天有传言说,在迈克·布隆伯格缺席期间担任公司战略负责人的塞孔达即将退休。他承认他正在加勒比海自己的岛上建造一座房子,但他拒绝接受任何关于他将要在航站楼内建造房子的建议。布隆伯格本人于1月13日重返工作岗位。内部人士表示,这位前市长将他早期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彭博资讯(Bloomberg View)上,彭博资讯是新闻部门羽翼未丰的意见网站,但Secunda并不排除他的联合创始人在指导金融产品集团方面更为坚定的可能性。

在创立金融数据业务30年后,Secunda和彭博(Bloomberg)似乎仍一如既往地致力于这家已有32年历史的初创企业。用他们自己公司定制的“清水杯”(agua fresca)的话说,他们仍然想成为第一。

在华尔街,有个老笑话说,彭博终端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即时通讯服务。电子邮件和聊天功能,以及它们所创造的社交网络,在一开始是这款产品的核心价值,并一直保持到现在。Estimize公司的德罗根表示:“彭博不会被颠覆,除非你拿走社交业务。”“一旦你这么做了,它就会崩溃。”

去年10月,人们进行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尝试,试图放松彭博聊天的束缚。那时,总部位于伦敦的金融数据公司Markit Group推出了它所谓的信息联盟。在大多数金融公司,甚至是那些终端用户高度集中的公司,通常都有一个内部消息网络,与公司间的彭博系统一起。Markit并没有从零开始创建一个封闭的通信网络,而是建立了一个交换台,允许这些公司内部的消息平台相互通信。在该公司处理业务的全球主管Brad Levy看来,Markit通过一块砖一块砖地复制彭博聊天服务来扰乱彭博聊天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该公司坚称,颠覆彭博社甚至不是该协会的首要目标。“75%到90%的金融业人士没有终端,”利维说。在2012年加入Markit之前,利维曾在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领导主要战略投资集团。“他们有电子邮件和系统,他们每天都在努力摆脱困境。我们希望抓住人口中服务不足的那部分人。”

彭博终端仍然是一种主要吸引前台的产品。Markit的目标是更大的市场,面向中间和后台的拥挤人群。因为这两个网络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所以它们没有理由不能共存。不难想象,彭博社(Bloomberg)声称,30万名顶级金融专业人士和Markit将在他们身后工作的约100万名支持人员分成了一个聊天室区。

当Markit联盟于去年10月成立时,纽约对冲基金公司蓝山资本管理公司(BlueMountain Capital Management)是唯一来自买方的创始成员。蓝山首席运营官表示:“总的来说,我们认为竞争是好的,在这个领域创新的人越多越好。迈克尔Liberman他的公司是彭博的满意客户。但如果Markit的聊天联盟在业内获得了发展,它最终将希望扩张到前台,从而与彭博发生冲突。如果更多的人加入这个网络,Markit计划将它作为一个枢纽,允许整合创新的新服务,不仅来自Markit,也来自外部。

“在所有领域,从分析、合规到消息传递,我们看到复杂的新产品和应用程序正在出现,它们将在某个时候共同破坏终端,”协作服务产品主管海蒂•约翰逊(Heidi Johnson)表示。协作服务是Markit的消息传递网络品牌。“但你需要建立网络,这就是协作服务如此重要的原因。”

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如果”——确切地说,是两个很大的“如果”。当然,这项倡议有强大的支持者。该联盟于去年10月成立,包括花旗、德意志银行、高盛和摩根大通在内的八家银行都加入了该联盟,每家银行每年只需支付约50万美元的执照费。他们都不愿意跟我说话二,关于这个项目。Markit估计,目前登陆该网站的用户“保守”估计为20万人,不过目前还不清楚这些用户的活跃程度。彭博是否能在早期势头的基础上,打造一个蓬勃发展且有价值的网络还有待观察,但彭博肯定认真对待这一威胁:在Secunda的描述中,该公司对市场的新发展“疑神疑鬼”。

碰巧的是,彭博社还有很多其他事情值得怀疑。除了Markit和相对较小的中型竞争对手(FactSet Research Systems、Interactive Data Corp.,S&P Capital IQ),市场数据行业中一些最有趣的事情正在初创企业社区发生,这得益于自21世纪末“web 2.0”问世以来消费者技术的进步。彭博社经常吹嘘它雇佣了3000名技术专家,但新兴的适应技术进步的初创企业正试图表明,你不再需要一支规模类似的程序员队伍来竞争。

这些初创企业通常喜欢一种更轻松的方式,不那么直接地与终端竞争(见“初创公司评估,Kensho瞄准彭博社”)丹尼尔•纳德勒,30岁,已成立健硕科技2013年初的时候,他的任务是将大数据集的统计密集的实时分析带给受众,而不仅仅是现在能够做这类工作的一小部分对冲基金公司。Estimize的创始人、27岁的德罗根(Drogen)认为,需要更准确地反映市场对公司业绩的预期,他通过众包来满足这种需求。这两家初创企业在吸引风险资本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早期成功。纳德勒和德罗根都没有天真到认为他的公司在目前的状态下有能力彻底颠覆彭博。但Kensho和Estimize等初创企业希望从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开始,证明自己的商业理念,使它们能够转向更大的领域。纳德勒说:“我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彭博社。“彭博的终点就是我们的起点。”

其他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将自己定位为整个数据社区的创新和聚集中心。OpenFin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初创公司,它利用谷歌的Chromium (Chrome浏览器的基础)和HTML5(一种广泛用于网络开发的开放演示标准)来构建一项技术,该技术就像一个可实现的蹦床,开发者可以在上面构建并部署新的应用程序到金融公司。2010年,公司首席执行官Mazy Dar和工程师兼技术人员Chuck Doerr共同创立了OpenFin洲际交易所迄今为止,该公司已获得300万美元的外部资本。目前有三家全球银行正在使用它的技术,Dar说这对公司很有吸引力,因为HTML5赋予了用户界面的丰富性和深度,这是大多数金融技术所缺乏的。他表示:“金融业从来没有把用户体验做好。”“消费者IT让金融专业人士想要更好的产品。”

Dar将谷歌颠覆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的做法与谷歌进行了比较:谷歌构建的操作系统吸引的是手机制造商,而不是手机工厂。他表示:“我们正在为所有其他想与彭博竞争的公司做同样的事情。”他补充称,建造稍微便宜一点的终端“不会导致终端崩溃”。更重要的是促进合作。”

Dar强调合作,而Xignite的Dubois则强调合理化的重要性。为了满足其首席执行官所说的行业对成本的“痴迷”,Xignite建立了一个位于云端的市场数据仓库。Dubois说,通过消除公司内部和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的“大规模”冗余和重复数据集特征,这降低了成本。根据杜布瓦的说法,Xignite有超过1000个客户,包括几家大银行和彭博本身,后者将自己的一些数据存储在名义上竞争对手的云上。

Xignite和Kensho都与纳斯达克OMX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将其产品托管在交易所运营商自己的云计算平台FinQloud上。许多金融科技初创企业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清除大多数公司,特别是大银行强制要求购买新软件的令人生畏的安全和合规壁垒,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月。

FinQloud旨在通过允许开发人员和初创企业将其产品和服务放入一个安全、符合法规要求的云中来解决这一问题。纳斯达克将FinQloud视为一种环境,与OpenFin一样,它可以通过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笔来培育创新,并解决Xignite瞄准的数据复制问题,因为交易所可以将自己的所有订阅源导入云端,并凭借单一、方便、可靠的,轻量级数据中心。其他数据发起者(交易所、数据公司)是否希望将其数据放在FinQloud上,这一点非常值得怀疑,但纳斯达克正忙于购买数据资产,以使这一提议更具吸引力。全球数据产品高级副总裁Brian Hyndman表示:“我们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数据供应商所做的事情。”。他补充说,纳斯达克“目前”没有进入终端业务的计划

纳斯达克的数据业务在2013年前9个月创造了2.81亿美元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5%。在宣布打算从彭博抢走市场份额时,纳斯达克可能是最具发言权的交易所。这一战略的基础不仅仅是虚张声势。危机后的金融改革和巴塞尔协议III框架对交易商银行施加的资本约束意味着场外交易市场正被迫采用类似交易所的模式。所有交易所都在利用这些对它们有利的优势,更积极地进入数据市场。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交易所长期以来通过出售与交易证券相关的数据源来赚钱。但到目前为止,这主要是关于股票的故事。衍生品市场公开定价的前景为交易所控制下的数据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

Xignite、纳斯达克(Nasdaq)、OpenFin和许多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都在押下同样的赌注:金融数据的消费者习惯于在多个应用和工具之间切换,以便在私人生活中完成任务,他们将乐于以同样的方式在工作中操作。在他们看来,这是对灵活性和选择的一种押注,而不是全包、不可协商的终端模式。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同时迎合人类员工和自动化流程的金融机构,将希望数据是可定制的、可随意切片的,而不是价格单一的意大利香肠。Xignite的杜布瓦认为,这种观点从根本上是对彭博社做事方式的诅咒。他说,彭博知道,如果它开放并允许其底层数据被分割购买,“就像罗斯·佩罗所说的那样——当客户抛弃终端时,将会出现巨大的吮吸声。”

彭博社几乎没有迹象表明它害怕这种吸音。在职和规模都有好处。Markit首席执行官兰斯Uggla解释了在整个历史过程中,行业现任者是如何应对竞争的:“新的小型破坏性参与者进来后,他们迅速进入一个需要的利基领域,他们实际上将像我们、彭博社、汤森路透这样的大公司脱媒。然后我们收购他们。”

但许多新兴的初创企业宣称自己对被收购不感兴趣。“过去,如果我们真的成功了,彭博社可能会在5年内收购我们,”Kensho的纳德勒指出。他补充说,科技行业的变化速度如此之快,初创企业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现有企业,甚至是彭博社这样的巨头。“我们的想法正好相反:也许我们会在五年内收购彭博。”

无论如何,彭博社(Bloomberg),尽管最近立场有所松动,但并不是一家有意收购的公司。但即使不收购,彭博也有办法颠覆颠覆者:它可以简单地在内部复制他们的产品,并将它们输入终端。

赛昆达表示,彭博会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但他尽量不让这影响到公司对新产品开发的思考方式,因为这涉及“跳越级游戏”。他解释道:“你永远不会因为比竞争对手强一点点而获胜。你必须用别人想不到的方式思考。我想要破坏性的做法。”

这些颠覆性的做法需要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形成:航站楼。但市场数据行业最近的有趣发展很少符合这一框架,这使得彭博几乎没有空间以自我颠覆的方式复制竞争对手正在做的事情。以Xignite或OpenFin为例:这些公司的前提是,它们不是终端。他们的产品不能被添加到终端,因为它们不是被设计成放在那里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摆脱彭博2012年收购PolarLake的终端业务。杨从纽交所科技公司的招聘是为了进一步推动该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努力,使其能够在终端之外提供数据和分析,在更灵活的部分,可以更自由地与客户的中间和后台办公室互动。Secunda拒绝就杨的离开发表具体评论。他还驳斥了行业观察人士反复提出的指控,即彭博提供的数据不够公开。

回想一下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彭博公开赛。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彭博社发布了API或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该协议允许用户从终端获取信息和工具,并让他们与内部应用程序交互。在21世纪初,彭博社通过发布自己的服务器API将API的开放扩展到客户的服务器。两年前,彭博社创建了一个应用商店,允许开发者构建并向终端社区销售他们的应用。该商店从45个应用开始,现在拥有265个,活跃用户群为20000。塞孔达表示不相信有人认为他的公司可能比目前更开放。

但彭博社的收费模式仍然将所有这些开放应用程序与终端联系在一起,这是关键点。作为彭博客户,你可以拥有最大的开放性——但前提是你每年支付20000美元的终端订阅费。非订阅用户访问彭博数据(主要是商品化的历史数据和价格数据)的选择有限,即使他们可能愿意按单位购买,即收即用。企业业务目前占彭博社收入的10%左右,足以使其轻松成为彭博社第二大财富创造者,其年增长率超过15%。但它的大多数客户也是终端用户。

“我非常喜欢我们的企业业务,但我也非常喜欢我们的企业业务,因为它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一个与终端相结合的更完整的解决方案,”Secunda说。

每次彭博面临问题时,该公司都会回到同一个答案:终端。彭博的任何新业务都必须满足两个目标。它能增强终端吗?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吗?该公司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成功——通过订单管理和Bvault(存档和电子发现平台)——但批评人士认为,这种双重关注削弱了真正的创新。Secunda认为通过终端引导创新没有问题,因为终端是存在的;他对它的未来“非常乐观”。

对于彭博来说,没有创新者的困境,因为该公司从根本上相信终端将在未来几年蓬勃发展。没有自我蚕食的恐惧,因为没有自我瓦解的必要。但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仍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Eikon在2010年推出后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现在终于获得了支持。目前,汤森路透终端的付费用户已超过12万。2013年第三季度,该公司负责运营Eikon的金融与风险部门的净销售额两年来首次转为正增长。有迹象表明,彭博最大的竞争对手在试图融合终端和信息流业务时,正在仔细考虑其数据提供商角色的演变,尤其是在数据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容易获取的当今世界。金融和风险业务主管克雷格表示:“数据现在需要相互对话。”有趣的是,汤森路透是Markit消息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克雷格指出:“这是一种需要更多合作的压力。

业内许多人都认为,这些长期的结构性趋势为彭博的颠覆提供了契机。Secunda的观点恰恰相反,认为它们实际上会帮助而不是阻碍这个终端巨兽。他表示,技术降低了新进入者的门槛,但彭博也受益于创新速度的提高和开发成本的下降。塞昆达说:“科技进入人们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福音。”他补充说,这使公司能够生产“更复杂和互动的产品”。

市场改革可能正在将以前不透明的资产类别转向更加开放的交易平台,但Secunda指出,全球流动性最强的股票市场是拥有最多彭博用户的单一资产类别。他说:“当信息和数据自由流动时,就可以进行更多的分析。”克雷格对此表示赞同,并断言,即使更多的资产类别进入公开交易场所(这一场景尚未在实践中实现),数据提供商始终比交易所拥有一个关键优势:他们是“中立的聚合者”。Secunda并不否认变革正在席卷金融业。但他强烈反对变革对彭博不利的结论。

他只在一点上反驳了论点的前提——这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塞昆达对公认的智慧不屑一顾,他拒绝相信整个行业的眼球会像许多人预测的那样急剧下降。塞昆达押注的是,随着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即使自动化在扩大,也将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人来理解数据并指导机器流程。在他看来,终端的潜在客户群并没有消失;它日益增长的。

近代史为这一论题增添了一些内容。布隆伯格办公室安装的大屏幕实时更新终端用户总数和当月销售额。仅在纽约市,终端数量在2000年(27000)到2013年底(52000)之间增长了93%,尽管当地金融劳动力减少了14%。彭博社的收入在过去五年中一直保持强劲,汤森路透的收入有所下降。尽管不断有人预测彭博终端将衰落,但彭博终端仍在继续寻找新用户。

但是,即使彭博社成功地在大门口赶走了捣乱的野蛮人,也没有理由认为这必然意味着其他寻求市场份额的金融数据公司的厄运。InSite,其中一位“大卫”与彭博社的“歌利亚”较量有线1999年,它是数据广播公司(Data Broadcasting Corp.)的产品,该公司后来成为交互式数据公司(Interactive Data Corp.),现在是非流动性固定收益数据市场的领导者。2013年,IDC估计年收入为8.95亿美元,在这个近260亿美元的行业中占据3.5%的份额。由于小型数据提供商占据了53亿美元的营收,市场份额显然是可以分配的。但危机后的环境就没那么宽容了。“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个行业越来越多地变成了一场零和游戏,”Xignite的杜布瓦说,他的同行几乎都不同意这种说法。赛昆达关于眼球和航空业对航站楼的需求未减的大胆预言,究竟是极具先见之明,还是被严重误导,还有待观察。

过去的12个月对彭博并不好。最近有大量媒体文章对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的麻烦进行了大量报道,尤其是在报道中国有政治争议的报道方面。但新闻业务仅占彭博年收入的4%。就在这家公司持续不断地进行外部精神分析的同时,公司内部的3000名技术人员一直在努力工作,使彭博真正的财富生成器——终端——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富有、更大、更好。不过,比起功能的深度,更重要的是心理元素,即对熟悉感的拥抱,将用户与他们的终端连接在一起。

实证研究的卡汉说:“如果你认为彭博社将在一夜之间从高位上被推翻,那你就是在与人性作对。”。“人们在这一点上根深蒂固,彭博社是一个如此独特的系统。”该终端经常被嘲笑为用户用来访问页面的陈旧而晦涩的关键命令。但是,卡汉继续说,“一旦你掌握了这一点,它的威力将是难以置信的。这就像了解一门新的语言——你为什么要改变?”

Secunda认为,竞争对手不会通过复制彭博来击败彭博,而是通过在思想上超越它。但彭博真的能被打败吗?从汽车到家用电脑,从音乐到电话,大规模的颠覆震动了无数的行业。金融业可能是下一个目标。BlueMountain的Liberman表示:“我认为我们正处于一场真正颠覆性的变革的风口浪尖上,我认为这种变革将与消费者领域的变革一样意义重大。”卡恩认为,“随着在iphone和Gmail上长大的年轻交易员接管交易,选择工具的方式将发生转变”,削弱了整个行业对终端怪异特性的耐心。这种代际转变,再加上信息技术日益复杂化,可以说对市场数据新贵的有利程度远远超过彭博,后者在捍卫其庞大帝国的同时,也必须掌握新技巧。

但机构金融是特殊的,它涉及在风险中调动大量资金,并由一小家族的大型、保守、多数厌恶风险的机构主导。这个行业既没有灵活性,也没有对消费者的关注,而在过去十年里,颠覆者在其他领域蓬勃发展。正如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曾经说过的那样,如果Facebook的理念是“快速行动,打破常规”,那么大多数大型金融机构的做法恰恰相反:缓慢行动,并与合规部门进行沟通。或许,考虑到这些限制,只有傻瓜才会押注彭博(Bloomberg)这样一家在能力上雄心勃勃、偏执又奢侈的公司不会成功。但是,当金融业拥有更多的一切,拯救人们的时候——更多的数据,更多的监管,更多的复杂性,更多的技术——有很多竞争者在那里准备赌博。••

在推特上关注亚伦·蒂姆斯@阿朗蒂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