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来自:投资组合

亚洲银行业无法逃脱欧元区的影响

随着欧洲危机的持续,亚洲银行对欧洲银行的大量敞口让它们处于棘手的境地。

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 's)的专家表示,未来几年欧洲银行的去杠杆化可能会对亚洲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这个依赖出口的地区增长放缓之际。

该评级机构称,在亚太地区的外资银行中,欧洲银行的业务规模最大,截至2011年12月,其总敞口为8,410亿美元,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3%。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总裁道格拉斯•彼得森最近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峰会上表示:“亚洲人担心增长放缓,而欧洲人则担心没有增长或增长非常低。”“毫无疑问,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非常令人担忧。欧元区危机将对亚洲产生持久的影响。”

标准普尔称,从2001年6月至9月,欧盟银行在亚太地区的总敞口下降了10.1%,原因是融资成本上升,流动性收紧,尤其是美元融资,以及更严格的巴塞尔2.5标准出台。

彼得森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估计称,未来两年,欧洲银行将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至多2.6万亿美元的去杠杆化。

根据标准普尔,欧盟银行的贷款和承销风险不同市场在亚洲,与香港和新加坡拥有最高浓度:在香港,欧洲银行贷款占GDP的138.7%,而在新加坡欧洲银行贷款占GDP的63.4%。风险敞口最小的市场是中国和泰国,欧洲对这两个国家的贷款分别占其GDP的3.9%和5.9%。

标准普尔最近一份有关欧元区风险影响亚洲的报告称,"总体而言,欧洲银行在本币计价贷款领域的市场份额有限。"“然而,它们在外币贷款、贸易融资和银团贷款方面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此外,它们还是衍生品交易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欧洲银行的撤退可能会对香港、新加坡和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信贷供应产生比其他亚太国家更大的影响。”

标准普尔亚太金融机构评级主管、驻新加坡的Ritesh Maheshwari表示,亚洲银行可以填补这一空白,但仍缺乏欧洲银行的技能。他表示:“澳大利亚和韩国的银行有一定的能力,但亚洲银行仍缺乏填补缺口的能力。”

总部位于墨尔本的澳新银行(ANZ Bank)亚洲区首席执行官Gilles Plante表示,他认为欧洲银行的撤退是一个机遇。他在马尼拉表示:“我相信,我们非常有能力提供融资。”他说:“亚洲的金融体系资本充足,流动性很强,总体上监管良好。

“但从长期来看,这可能会对项目融资和贸易融资产生一些影响,”普兰特说。“但我不同意亚洲银行不具备这种技能的说法。亚洲银行仍然可以去市场上购买技能。我们看到了未来巨大的增长。时机就是一切。我相信,我们将看到亚洲银行填补欧盟银行撤退留下的空缺。”

标普驻东京的亚洲区主管Yu tsong Chang表示,他看到许多亚洲银行在进行有机扩张,而一些银行则通过收购正在退出的欧盟银行的部分资产来实现扩张。

于引用日本三井住友银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 .)愿意支付73亿美元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的航空金融部门1月份为最近的一个例子。他表示:“我还看到中资银行在扩张,发挥比以前更大的作用。”“许多亚洲银行将扩大规模,以填补这一缺口。”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亚洲银行一直在购买欧洲金融资产。新加坡华侨银行(Overseas Chinese Banking Corp.) 2009年斥资15亿美元收购了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up)的亚洲私人银行业务。荷兰国际集团去年还以6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台湾保险业务出售给了台湾富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Fubon Financial Holdings)。

总部位于伦敦的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首席经济学家杰勒德•莱昂斯(Gerard Lyons)表示,中国各银行在未来几年填补欧洲银行撤退留下的缺口方面,潜力最大。迄今为止,中国各银行还没有大举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