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来自:首页

为什么中国需要加快金融改革

摩根大通的李晶认为,自由化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小企业至关重要。

    未来的金融

    很少有人能像李晶那样了解中国市场。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关注大中华地区的基金经理之一,后来在里昂证券(CLSA)、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和摩根大通(J.P. Morgan)建立了明星股票分析师的声誉,目前担任摩根大通全球市场(Global Markets, China)董事长。李晶认为,中国正在实施的金融改革对中国的未来和崛起为全球金融大国至关重要。她最近和亚博赞助欧冠机构投资者的亚洲局局长Allen T. Cheng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必须加快这些改革。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改革来释放其隐藏的金融能量?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降低银行中介在经济增长中的突出作用,因为银行信贷占企业筹集资金的80%到90%。中小企业创造了约65%的国内生产总值和80%的就业岗位,但只获得了约五分之一的银行贷款。在中国发展的早期阶段,这种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储蓄以满足投资需求,但却使私营部门和较小的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当前一轮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比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11年非金融企业的债券和股权融资仅占社会融资总额的14.1%。还需要进行利率改革,以阻止贷款流向低回报项目,并促进更有效的资本配置。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金融机构为何对“走出去”如此谨慎?他们会更积极地进入全球市场吗?

    目前,中国的银行在市值和资产方面规模庞大,但其业务范围在功能和地域多元化方面仍然有限。尽管中国国内的增长潜力非常强劲,但中国的银行自然会向全球市场扩张,无论是通过有机扩张还是通过收购,以加快自身的发展,并迎合许多主要企业客户的需求,这些客户正越来越多地进行海外投资或扩大海外业务。

    2007年底,我们目睹了中国银行早期的海外投资浪潮,这些投资受到了IPO收益和当时利润增长的推动。当然,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金融机构采取了更加谨慎的做法。

    您认为中国金融机构将瞄准哪些市场?

    似乎可以合理地预期,中国机构扩张的地理格局将与它们主要客户的扩张保持一致。他们可以通过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收购当地银行或与外国同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来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最近看到了中国工商银行(icbc)、中国投资公司和中央汇金获得美联储的批准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在美国,在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已获批准建立新的分支机构在芝加哥和纽约。

    与国际同行一样,中国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也有全球抱负,在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到2030年,中国玩家将在全球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他们将提供哪些目前没有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最大的金融机构将大举扩张,进入新的市场,无论是在地域上还是在产品提供方面。我们有理由预计,中国的银行将变得更加以市场为导向,并将缩小与国际惯例的差距。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将导致更多的投资组合流入和流出,这对中国和国际资产管理和证券公司都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到2020年,香港作为一个离岸金融中心的重要性会有多大?

    香港已经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的重要中心,离岸人民币市场(CNH)的一系列产品不断扩大就是证明。截至5月底,包括点心债券和存单在内的点心债券产品的余额约占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的53%。今年前5个月,共发行了84只点心债券,价值442亿元(7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5%。

    随着时间的推移,点心产品系列应继续多元化,包括更多的股票产品、etf、结构性产品,甚至衍生品。

    到2020年,人民币是否可以或多或少地实现自由兑换?这对上海日益重要的地位有什么好处?

    自中国政府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加大国际化力度以来,人民币作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货币的地位已大幅提升。

    尽管如此,中国仍将审慎推进金融领域改革,为资本账户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进程奠定基础。上海希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愿望,肯定会从这一方向的发展中受益。

    新加坡等其他以华人为主的离岸中心能否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

    有趣的是,伦敦是香港以外首个发行人民币债券的离岸市场。伦敦的优势在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市场,而且位于欧洲时区。尽管如此,新加坡和台北等其他潜在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也有竞争的潜力,因为它们在地理上更接近中国,在文化上也与中国有更高的亲和力。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是中国与东盟地区之间的重要贸易枢纽。

    中国金融机构与美国和欧盟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是否会加剧?

    中国和外国银行之间的竞争肯定会加剧,特别是传统的国有机构将继续演变为市场驱动、客户导向的商业银行。然而,合作的空间也很大,特别是在将国内银行的本地市场知识和分销优势与外国同行的全球金融资源和产品创新能力相结合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