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当亚洲大部分地区在经济和金融崩溃中摇摇欲坠时,法国银行Crédit Agricole Indosuez的董事总经理罗伯特•阿普尔比(Robert Appleby)决定与一位合伙人一起在香港推出一只对冲基金。对他的许多朋友和同事来说,这似乎是一个疯狂的举动。香港、首尔和雅加达市场大跌,泰铢和菲律宾比索等货币直线下跌,亚洲国家的债务评级被下调至垃圾债券级别。
“没有规模曾发生过,这是我们建立我们的业务,”Appleby回忆,谁是公司的首席投资官,亚洲债务管理香港,这已经成为该地区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拥有超过14亿美元的投资很大程度上在不良债务。许多人说这是鲁莽之举。我倾向于同意这种观点,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正是涉足一个无人知晓的市场的正确时机。”
不到10年之后,亚洲令人惊叹的复苏吸引了大量资本,并促使对冲基金业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根据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两家亚洲对冲基金经理研究和咨询公司Eurekahedge和GFIA汇编的信息,自2002年以来,亚洲对冲基金的数量翻了两番,达到700多只,其管理的资产规模也增长了近10倍,达到约1,200亿美元。
而伦敦和纽约曾经是对冲基金的主要中心,管理资本流向亚洲的资本,这项安排要求经理与夜总交桌合作,许多公司都在亚洲开设了办事处。与此同时,东方的当地对冲基金业务开始抓住,由一代人训练的经营者带领,他们已经回到了家门来挖掘该地区的展开机会。
“亚洲是对冲基金领域增长最快的组成部分,”驻伦敦的GAM新兴市场和亚洲多重经理人投资经理Kier Boley表示。GAM是规模较大的基金之一
对冲基金投资者在亚洲,在该地区的13亿美元。
对于像博莱这样的投资者来说,寻找亚洲本土对冲基金人才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大型对冲基金为了吸引养老金保荐人和其他机构的资产,已经开始开放业务。与这些基金不同的是,大多数总部位于亚洲的对冲基金仍然非常低调。正因为如此,《机构投资者》(Institu亚博赞助欧冠tional Investor)的姊妹刊物《阿尔法》(Alpha)今年决定走出去,寻找亚洲最大的对冲基金。作为我们研究的一部分,我们分别联系了250多家对冲基金公司,询问他们截至2005年12月31日的策略、资产和业绩的详细信息。
结果就是亚洲对冲基金25强,我们对25家总部位于亚洲的最大公司进行了排名。截至2005年底,这些公司总共管理着226亿美元的单一经理人对冲基金。位于东京的Sparx资产管理公司(Sparx Asset Management Co.)位居榜首,该公司拥有52亿美元的对冲基金资产。6月,Sparx收购了排名第二的香港PMA资本管理公司,后者拥有逾2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亚洲对冲基金25强榜单的前五名还包括Appleby的ADM、香港Ward Ferry Management(14亿美元)和Penta Investment Advisers(9.25亿美元)。
很容易看出为什么投资者和经理涌入该地区。2005年,MSCI远东指数飙升22.4%,而MSCI欧洲指数的收益为6.5%,标准普尔500指数仅为4.9%的总回报。
对冲基金的回报反映了亚洲市场的收益。据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Barra驻纽约的研究副总裁Christopher Lennon称,截至5月31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日本对冲基金指数过去三年的年化回报率为12.6%;覆盖亚太其他地区的指数为13.2%。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对冲基金同期的回报率分别为7.8%和9.5%。
“1997年,当我们首次推出我们的长期基金时,只有三个长期的对冲基金投资日本市场,”在1989年创立了Sparx的Shuhei Abe说。“现在必须有200或300短期资金。“
曾经满足于靠近其首都来源的内部办事处的西方公司已经开辟了东方的基地,以便更好地获得当地公司和经理的信息。一年前,瑞士对冲基金基金会公司Gottex基金管理将其总部从纽约到香港转向亚洲研究。从那时起,它已经增加了对亚洲的分配,并增加了五次亚洲基金经理。“We’d miss out on over two thirds of the managers if we didn’t have offices located here,” says Peter Bennett, the Hong Kong–based head of Asia for Gottex, which has 13 percent of its $5 billion in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invested in the region.
新加坡Artradis基金管理公司(排名第21位,资产规模4.25亿美元)联合创始人斯蒂芬•迪格尔补充道:“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数量上看,这个行业都压倒性地集中在亚洲。转型的最后一点是,如今全球大型对冲基金几乎都在亚洲设有办事处,因此夜间交易部门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某种程度上,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今天的亚洲对冲基金业奠定了基础。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日本经济快速增长时,亚洲投资者几乎不需要对冲策略,因为股票投资产生了健康的利润。“十年前,人们只对做多策略感兴趣,”香港LIM Advisors的首席投资官兼董事长乔治•朗(George Long)说。该公司拥有6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并列第13位。“然后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许多人损失了很多钱,所以人们对对冲策略变得更加了解了一些。”
在过去几年里,亚洲国家对对冲基金越来越宽容。新加坡已成为对冲基金初创企业最受欢迎的目的地之一,因为新加坡提供了一些激励措施,比如对资本利得和金融服务公司代表客户赚取的收入实行免税。与此同时,亚洲其它国家不断扩大的市场和新的监管规定,使卖空、套利和执行其他10年前在该地区闻所未闻的策略成为可能。
Long的公司在东京和北京开设了办事处,他说:“过去在台湾借贷股票是不可能的。”“现在这是可能的,而且台湾的股票贷款市场很活跃。”此外,衍生品(尤其是交易所交易的期货)供应量的增长也令多头受到鼓舞。“5至10年前,只有几个亚洲国家有期货市场,”他表示。“现在大多数国家都有。”
美国投资者对亚洲对冲基金的兴趣增加,推动了亚洲对冲基金的发展。不到两年前,即使是10%的新加坡Tantallon Capital的资产来自美国今天这一数字接近40%,彼得·道格拉斯说主要在咨询公司GFIA Tantallon非执行董事,16号在我们的列表,与5.59亿美元的对冲基金。道格拉斯估计,到今年年底,Tantallon 60%到65%的资产将来自美国
不管资产来源如何,投资亚洲对冲基金都有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多空策略的优势。大约70%的亚洲对冲基金资产投资于多空基金。基金经理们表示,其他策略也出现了,但多空策略占很大比例,使得基金表现与当地股市之间的关联度更高。
今年可能是许多亚洲对冲基金的考验。日本、首尔、香港和其他亚洲金融中心的股市指数在5月份大跌后有所回升。截至6月底,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远东指数今年仅上涨1.8%,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太平洋指数上涨2.7%。在市场波动之际,一些基金经理表示,他们感觉到了投资者的谨慎情绪。
基金经理们也注意到了亚洲市场的困难。尽管投资者倾向于将亚太地区视为一个整体,但它仍然是一个由许多国家组成的分散市场,这些国家的语言、货币、法律、法规和投资态度不如欧洲和美国那么统一,为有效对冲创造了错综复杂的障碍。
尽管今年出现了动荡,但多数投资者对亚洲市场的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他们列举了一些积极的进展,其中包括日本结束了多年的通货紧缩,以及印度成功抑制了通货膨胀。“这对亚洲经济体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例子,”Gottex的Bennett说。他说:“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已经占全球GDP的35%,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例可能会超过50%。亚洲市场不那么复杂,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扩大和深化,这将带来机遇。”
班尼特等投资者认为,在多个因素的推动下,对冲基金资产将继续流入该地区,包括亚洲消费者数量的不断增加,这将降低当地企业对外国出口的依赖;监管改革,使对冲基金更容易在整个地区运营;以及亚洲资本市场的扩张,这将给基金经理提供更多的投资方式。
Artradis联合创始人迪格尔表示:“亚洲对冲基金业已经证明,我们可以在强劲的市场中赚到好钱。”“我们还没有证明的是,我们能在熊市赚钱。这就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