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成功有很多父亲,而失败是一个孤儿。我们在生意场上经常见到的孤儿很快就被抛弃了。
看看瑞银(UBS)正在上演的传奇故事吧。本月初,瑞银免去了掌舵近四年的首席执行官胡皓华(Peter Wuffli)的职务,由其副手马塞尔•罗内尔(Marcel Rohner)接任。正如特约撰稿人皮埃尔•波登(Pierre Paulden)在本月的封面文章(Bank to Wuffli: Not You & Us,第40页)中所记载的那样,Wuffli最近一直承受着股东要求其改善业绩的压力。一些人甚至开始建议,这家瑞士金融机构应该考虑将其投资银行部门从其庞大的财富和资产管理业务中分离出来。胡富礼反对任何此类举措,认为这有利于企业的协同效应。瑞银董事会同意了这一观点,重申了该行对这一战略的承诺,但要求首席执行官为最近执行不力负责。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对瑞银的不满是令人吃惊的——尽管这表明时代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家瑞士银行在马塞尔•奥斯佩尔(Marcel Ospel)的领导下,发展速度之快或自我转型之彻底,几乎没有哪家机构能与之相提并论。根据本月宣布的管理层变动,奥斯佩尔已同意至少再担任3年董事长。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奥斯佩尔通过一系列精明的并购,将当时瑞士第三大银行瑞士银行(Swiss Bank Corp.)打造成了世界顶级银行之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98年与规模更大的瑞银(UBS)的合并,后者的名称得以保留。按照奥斯佩尔的战略计划,瑞银确立了全球主要财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地位,同时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投资银行巨头。在过去的5年里,它的股价涨幅超过了除高盛(Goldman Sachs)以外的任何主要全球竞争对手。
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但还不够,正如波登在他的作品中所展示的。瑞银一直难以在美国投资银行市场获得牵引力,在固定收益业务方面也落后于竞争对手,而固定收益业务目前是一个强大的赚钱引擎。原因之一是,该行一直不愿在其认为存在泡沫的市场中承担太多风险——无论是在交易方面,还是在向杠杆收购公司放贷方面。
今年5月,在次级抵押贷款损失1.24亿美元后,高盛宣布关闭一个内部对冲基金,这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下滑的首批受害者之一。资深交易撮合者已经撤离。由于投资银行业务的原因,在最近三个季度中,有两个季度的收益低于预期,过去一年其股价表现也落后于竞争对手。
为了这一切,胡夫利承担了责任。当然,这不是瑞银第一次找不到奥斯佩尔的继任者。2001年,时任集团总裁的阿诺德(Luqman Arnold)在与富有远见的奥斯佩尔发生争执后离职。在瑞银,或许只有一位父亲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