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来自:yabet官网

通胀回归养老基金关注名单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长期持续低迷,迫使养老基金经理们对应指导其投资决策的基本原则的假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长期持续低迷,迫使养老基金经理们对应指导其投资决策的基本原则的假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对于那些提供与消费价格变动挂钩的固定福利的养老基金来说,长期低迷最重要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打破了他们不再需要担心高通胀的想法。

到了21世纪初,在发达国家,通货膨胀似乎终于被征服了。政客们赋予欧洲央行(ecb)和其他货币当局独立性,使其处于控制之下——有时还辅以严格、明确的目标。结果,按上半个世纪的标准,通货膨胀率变得极低。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这似乎是一个罕见的非合金胜利案例。作为一个职业,他们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问题——高通胀——这个问题曾经像死亡和税收一样确定。因此,尽管养老基金仍需考虑通胀因素,但考虑到通胀因素,这是一项比以前容易得多的工作。

不过,尽管各国央行的官方通胀减免政策保持不变,但经济衰退已经摧毁了它们遵守这些政策的权力。以欧元区为例,今年全年消费者价格通胀率一直高于欧洲央行2%的上限。在英国,10月份的数据显示,零售价格通胀率升至5.6%的20年高点。由此带来的全球通胀压力——发展中国家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似乎可能会持续多年。但由于经济增长如此之低,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保持在较低水平,而财政紧缩则是一个永久的刹车,欧洲央行(ecb)及其同行大幅加息以抗击通胀的能力似乎有限。

如果央行不能降低通胀,养老基金就必须采取投资策略来应对通胀。

许多投资者认为投资股票是解决通货膨胀的一种方法。但仔细观察通胀肆虐的20世纪70年代,人们有理由感到悲观。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的研究显示,公司的损益表显示,盈利增长健康。然而,潜在的自由现金流(更好地指导公司的真实业绩,更重要的是,支付股息的资金来源)的增长速度慢于通货膨胀。因此,投资者不愿以高市盈率交易股票。远期市盈率相应下降,冲击股价。

如果活跃的消费市场允许企业将更高的成本转嫁给客户,高通胀可以轻而易举地提振企业的现金流。但高通胀和低经济增长的结合很可能会限制现金流的增长,这在20世纪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显著的,而且可能是发达国家未来几年的主旋律。低经济增长将侵蚀消费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打击就业,保持低工资增长,并极有可能迫使政府提高税收,以增加其经济不景气的收入。高通胀将进一步打击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简言之,消费者不会做太多的消费活动,这将打击企业的现金流。

如果股票投资不能解决通胀问题,另一种选择就是投资大宗商品,即首先导致通胀的资产类别。对许多投资者来说,这非常有效。但对于养老基金来说,大宗商品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大宗商品不适合养老基金的大趋势之一——转向负债驱动型投资,其基础是确保定期和可预测的收入,以满足定期和可预测的负债。与大多数其他资产类别不同,大宗商品除非出售,否则不会产生收入。

大宗商品也尴尬地与养老基金的另一个主要趋势相吻合——它们转向“去杠杆化”,即试图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与死亡、税收、养老基金负债以及如今的高通胀不同,大宗商品价格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