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来自:xinyabo购彩

经济泡沫中的经济学家

凯文·哈塞特是美国企业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的常驻学者,他刚刚出版了一本新书《泡沫学:股市赢家和输家的新科学》。

1999年,巴菲特曾预测道琼工业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将在2004年达到3.6万点。今年7月底,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曾跌破8000点。但这并未阻止经济学家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再次拿出他的占卜板。哈塞特是美国企业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的常驻学者,他刚刚出版了一本新书,泡沫学:股市赢家和输家的新科学

像大多数经济学家和由短线交易员转型的出租车司机所主张的那样,互联网泡沫是典型的金融泡沫吗?哈塞特对此并不确定。定义一个泡沫时期当资产价格突然飙升非理性原因然后崩溃,作者认为,“人类个体行为被观察到在许多明显的狂热可能理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这种行为的结果——价格出现剧烈波动,似乎并没有。”

那么非理性繁荣可能就不存在了?在他的调查中,作者使用了1999年的数据,当时纳斯达克(Nasdaq)正走高,将道琼斯(Dow Jones)综合互联网指数和汉布里克特奎斯特集团(Hambrecht & Quist Group)互联网指数上市的公司与道琼斯工业指数成分股进行了比较。哈西特找出了一年中每只股票最大的5个单日价格波动,并研究了这些天的相关新闻。他区分了“高质量”新闻和“低质量”新闻。“高质量”新闻被他定义为“可能对公司的长期前景产生巨大影响的实质性事件”,“低质量”新闻包含“相关性更有问题的新闻故事”。哈塞特还将新产品推出和合资企业列入了后一类,这可能会误导人。毕竟,一些新产品可以显著改变公司的长期前景。哈西特认为,这样的结果不那么有形(也更难预测)。根据他的研究,55%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在高质量的新闻,如收益公告,推动股价上涨。

另一方面,互联网股在这一消息发布后几乎没有变动;相反,60%的人对低质量的新闻做出了反应。哈西特写道,这是“市场行为异常的强烈信号”。他认为,投资者的行为也很奇怪,但并非非理性。

哈塞特赞许地引用了麻省理工学院两位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和马克•沃森1983年对泡沫的研究。哈塞特写道,他们发现,“繁荣和萧条的行为可能与理性参与者的行为一致。”如果人们总能期待一大批新傻瓜购买这些资产,那么一个拥有完全理性投资者的市场就可能产生泡沫。”换句话说,大傻瓜理论并不愚蠢。

哈西特认为,一个谨慎的新经济投资者本可以通过投资那些根据实质性报告而行动的互联网股票,而避开那些根据表面进展而行动的股票,将ebay从globe.com中分离出来。在1999年1月至2001年5月期间,少数几家因可靠消息而获利的优秀互联网公司回报如此之高,以至于对两个互联网指数(道琼斯综合互联网指数和H&Q指数)上市的每家公司等量投资都能赚钱。在这两年里,所有互联网公司的股份都增长了41%。”当然,自2001年5月以来,DJ综合互联网指数下跌了近70%。

最后,哈西特总结道,互联网的繁荣毕竟是一个泡沫——尽管“不像从新闻报道中所能预料到的那样凶猛”。他写道,泡沫不是由真实的新闻推动的,而是由最模糊的预期推动的:“互联网涉及了一种处于我们理解前沿的新技术,在那里模糊性最高。互联网显然将改变每个人的生活,但没有人确切知道如何改变,也没有人知道哪些公司将从新的世界秩序中获利最多。”

哈塞特说道指36000点:从股市即将上涨中获利的新策略格拉斯曼(James Glassman)对泡沫破灭后的投资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华尔街从来没有放过快速获利的机会,因此,新股发行往往出现在异常繁荣的时期,但前景异常黯淡。不要买他们。”

至于他那著名的预言,他写道:“在高科技股暴跌的两年里……这些股票包括可口可乐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微软公司和金宝汤公司道指36000点,继续攀升,表现比受科技股影响的标准普尔500指数高出近30%。”